辛亥革命时期,为了利用庙宇为当地老百姓造福,当时掌管庙产的无锡米行业决定将西水仙庙的一半用来办学校。学校在墩的北半边,南半边还是庙堂。学校很漂亮,大门前的一片空场,学校当操场用。后面还有花园,园中心有一个太湖石砌成的荷花池,小巧玲珑。现在里面的石亭、梧桐等均为园中旧物,这就是“培西小学”,解放后改名为“西水墩小学”。文革期间,由于西水仙庙给了水产公司,西水墩小学就并入了通德桥小学,而西水仙庙大殿被水产公司改成了仓库。 1925年4月,中共早期党员周启邦(又名周愚人)由上级组织从上海派来在西水墩上开办无锡第一所工人夜校,后任无锡总工会委员长的秦起和秦邦宪的妻子刘群先等一批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都是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无锡第一任支部书记孙治方说过:“西水墩工作夜校是无锡工人运动的摇篮。”上世纪90年代初,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在此树碑勒石,题书“无锡第一所工人夜校旧址”。 1998年,无锡市人民政府斥资整修大殿、二殿、戏台,扩建900平方米房舍,设无锡市群艺馆,建成西水墩公园。2000年,又拨款一千三百余万元,迁出民居,整修戏楼、工字殿等古建筑,并冠名文化公园。整修后的西水墩环境十分优美,曲径通幽,树木葱郁,早晚经常有附近的居民们到这里散步、锻炼身体。 在西水墩的东面,还有一座“西关古渡”,西关古渡在古运河上很有代表性,河两边都有码头,而且是上世纪初的驳岸和待渡亭。解放以前,从西门吊桥到南门吊桥之间的环城古运河上,没有一座桥梁,只有在今学前街西口的原西水关外有一津渡,人们可在此摆渡到对岸的西水墩,再从西水墩经显应桥到梁溪河西岸的棚下街。这一津渡就叫西关渡,由于其历史久远,被称为“西关古渡”,此渡口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才予关闭。 无锡第一所工人夜校旧址
西水墩环境十分优美,曲径通幽,树木葱郁
石亭、梧桐等均为园中旧物
西关古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