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3-6-15
- 最后登录
- 2016-4-10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921
- 精华
- 0
- 帖子
- 315

|
本帖最后由 阿龙 于 2013-6-23 18:41 编辑
今天是无锡入梅第一天,说个与雨季有关的话题-伞。
伞是现代人非常普通的生活品,哪个家庭(个人)手头上都有一把或几把伞,谁也没把这当回事,但它确实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少了它很不方便。
看似普通平常的伞,也有他自己的故事。相传伞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古代中国,伞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权势的象征,等级森严。伞的用料、色彩、尺寸就象头上的乌纱,身上的朝服一样,也是区分官职大小,身份尊卑的一种标志。伞的最早雏形是黄帝在战车上撑起的“盖”,这是用来遮住阳光、挡住风沙,好看准对方的军队阵势,以便决定攻打对策,黄帝走到哪里,“盖”跟到哪里。后来“盖”又被赋予社会意义,皇帝或高官出巡时乘座的轿子或车子都张着“盖”,以示"庇荫百姓",所谓“盖”就好像一顶圆形布盖子下边支着一根长棍,不能收拢也不能伸大,比较笨重。伞这个名词,在我国南北朝时才出现,很形象。此前,都称为盖。
伞没有发明者,它是在不断演变中形成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古代中国民间,有工匠仿制“盖”,又要与其有所不同。于是一种采用绫罗丝绸当面料,骨架比盖小,又可撑可收的遮阳避雨的用具-伞问世了。现在,伞早已没了国界,成为人类的共同朋友。
随着时代的前进,伞的品种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伞已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概念,如降落伞、滑翔伞,阻尼伞。而我们接触到或看到的实用性、工艺性的伞是最丰富多彩的一族。自动伞、折叠伞早已不是什么稀罕,无柄伞又返回到"头顶荷叶"状,戴在孩子们和女士骑车族的头上。什么收音机伞、太阳能伞、盲人伞、防暴伞等等也纷纷问世。人们对伞有了更多的选择:姑娘们爱美赶时尚,她们喜欢色彩鲜艳、装潢精致的绸伞或尼龙伞;男青年喜欢轻便、灵活、素色的尼龙面折叠伞;老年人行动迟缓,喜欢尼龙面梅花骨长柄伞,晴天还可以伞代手杖助步...(阿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