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 发表于 2012-9-8 23:29:38

焦溪的老墙门

对于焦溪,在没来之前,设想自己面对这个富有传说的神秘古镇,也许会心潮澎湃遐想万千。而当真正置身其中时,却平静淡然。原来世间物事,自有它存在或消失的理由,在得到的同时也在逐渐失去。惯见春花秋月,坐看风起云涌。平平淡淡也好,轰轰烈烈也罢,最终都如那些一代天骄,风流人物一样,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中,这焦溪古墙门也不例外。












梅子 发表于 2012-9-8 23:29:38

梅子 发表于 2012-9-8 23:29:38

梅子 发表于 2012-9-8 23:29:38

梅子 发表于 2012-9-8 23:29:38

杨白老 发表于 2012-9-9 04:29:31

{:2_25:}{:2_32:}焦溪镇隶属常州市武进区东北部,地处常州、无锡、江阴三市交界,是具有七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闻名于大江南北。元未明初,朱元璋塾师焦丙在此设塾讲学,所以称焦店,后来人们为了以水克火,又改焦店为焦溪。总面积41.4平方公里,辖行政村25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304个。总人口4431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77人。被誉为“葡萄之乡”、“干燥机之乡”。

杨白老 发表于 2012-9-9 04:32:21

焦溪的由来
  出了常州,向东北方向四十多里地,就到了焦溪。焦溪又名焦店。老辈人中间流传一句歇后语,叫“火烧排门——焦店”。据说,焦店的名字来源于焦溪旧时候街面狭窄,如果失火,两边街门会很快烧成一片火海。但细一推敲,那时候这种景象绝非焦溪独有,为什么偏偏焦店因此得名?其实,这中间有一段历史佚事。
  元朝末年,江阴虞门桥有一个穷教书先生,叫焦丙。焦先生为人正直,看不惯当朝官府欺压汉人百姓的种种酷政,因此空怀满腹学问,一腔正气,无意科举仕途,只在镇上收几个学生,日子过得单调而清寒。这一天,下了一夜大雪。清时大雪。清晨,焦丙开门出来,发现檐下缩坐着一个人,冻得筛糠。焦丙好心,邀他进门暖和一下。那人渐渐回过元神,自称是安徽逃荒过来的。焦丙打量着那个人,只见虽衣着褴褛,相貌来来,眉宇间却掩映着睿智的神采。焦丙与他攀谈起来,从天气扯到收成,渐及国事。来人自称姓朱,谈吐不凡,见解不俗,不由引得焦丙惺惺相惜。不觉间,时近饷午,焦丙煮了一只黄鸡,打了几斤水酒,款待来客。酒酣耳热之际,双方谈得更投机了。焦丙很高兴,留这位客人住了几天,两人结成莫逆之交。
  一晃几年过去了,时局大变。朱元璋领着农民军打进了北京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在南京建立了大明政权。某日,江阴知县忽然接到圣旨,要他护送虞门桥的焦丙去南京见皇上。自己的治下居然出这种要人,不由得令知县又惊又喜,马上派人将焦丙接进官府。焦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经知县再三提醒,方想起如今皇上莫不是当年的未兄弟?他赶紧捉了一只肥鸡,买上一坛大上好的米酒,一路进京了。到了金銮大殿,焦丙偷偷朝上看了一看,哎呀,还真是朱兄弟呢。晚上,朱元璋来到焦丙住的驿馆。焦丙捧出鸡和米酒。朱元璋倒不忘旧,两个人头起门来,像从前那样啃着鸡腿,啜着米酒畅谈起来。酒至尽兴,朱元璋赐焦丙金、玉、角三条腰带,封他做千户侯,叫他在南京享福。焦丙坚辞不受,只拿了一条牛角腰带。
  焦丙在南京住了一阵,满眼看见的是朱家天子奢华的场面,心中不是滋味。他几次婉转地提到此事,暗示排场太大了,朱元璋都笑而不应。可再住一阵,焦丙就坐立不安了。朱元璋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惟恐开国功臣居功自傲,威胁他的权力,就借各种理由把他们杀的杀,关的关。焦丙很紧张,就在夜里偷偷地跑了。他跑回老家,想想不敢住。离开吧,又舍不得,干脆,到邻县去住吧。他翻过舜山,渡过舜河,来到武进地面,开了一家私塾。焦丙常为乡邻出主意,办好事,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后来,他病故了,乡亲们按他的遗愿,把他开的么塾叫“焦塾”,乡亲们为了纪念他,就把村名改为“焦塾”。但有些大老粗老把“塾”字当“垫”字,后来就“焦垫”“焦垫”喊开了。有的人嫌“垫”不易写,干脆改成“焦店”。这就是焦店的由来。

林森 发表于 2012-9-9 06:39:08

{:2_32:}{:2_25:}

新韩寒 发表于 2012-9-9 07:40:32

我们的古宅大多是砖瓦结构,而国外的大多是石结构,所以保存历史长久,巴黎为保存古建筑花了再造巴黎三倍的价才有了如今的古巴黎

随梦飞的人 发表于 2012-9-9 08:58:16

{:2_31:}好纪实!{:2_35:}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焦溪的老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