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2-8-23 23:40:52

刘半农摄影作品赏析《舞》


     刘半农 1927年摄


  刘半农(1891-1934)又名刘复,江苏省江阴县人,是我国早期的艺术摄影家,摄影艺术的开拓者之一。他生活在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在时代的激流中曾是弄潮儿,也当过冷静的旁观者。是“五四”时期著名的《新青年》杂志的编辑,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也是成就卓著的文学家、语音学家、诗人和教授。他从小喜欢摄影,是我国最早的摄影艺术团体——北京光社的主要代言人。

  在当时,他把照相分成“写实”和“写意”两大类,公开宣称:“我们承认写真照相有极大的用处,而且承认这是照相的正用。但我们这些傻小子,偏要把正用的东西借作歪用——想在照相中找出一些‘美’来——因此不得不在正路之处,开辟一路”。要开辟的就是摄影艺术之路,这不同于照相馆和当时社会上的“写实”摄影,而是要表现作者主观情怀的“写意”摄影,他着力提倡的“写意”,“乃是要把作者的意境,借着照相表露出来。

  意境是人人不同的,而且是随时随地不同的,但要表露出来,必须有所寄藉,被寄藉的东西,原是死的,但到作者把意境寄藉上去之后,就变做了活的”(《半农谈影》),他还进一步提出,摄影作为艺术,“必须能把我们自己的个性,能把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情趣和韵调,借着镜箱充分地表现出来,使我们的作品,于世界别国人的作品之外另成一种气息,夫然后我们的工作才不算枉做”(《北京光社年鉴》第二集《序》)。刘半农编辑的《北就光社年鉴》(共两集)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摄影艺术的作品集,《半农谈影》是我国第一本摄影艺术理论专著。他的作品和理论是我国摄影艺术发展史上的奠基石之一。

  《舞》是摄影小品。拍的只不过是几根随风摇曳的小草。这种平常的景观已不大可能引起现今摄影家的注意,因为它太平常了,不足以抒发作者激烈的或深沉的或悠然的情怀。要拍,也得通过现代的摄影技巧,变形、变色、夸张、虚化、设置背景等等艺术手段,重新“塑造”小草的形象。但是六十多年前的刘半农,和当时全世界的摄影家一样,都没有掌握今天的摄影器材和以后发展起来的摄影艺术语言,他只是“老老实实”地拍摄了几根随风摇曳的小草。

  它们“立足”于左下角,有比较宽广的空间可以展开舞姿;大都向右倾身,但也有傲然挺立者;“舞者”并没有站成整齐刻板的队形,而是疏密相辅、高低参差、甚至有形影交错者;而“足根”周围众多的绿叶,更簇拥出亭亭花枝的洁白俏丽……。这一切是如此自然,没有任何矫饰,没有任何斧凿痕迹。这一切又是如此生动,令欣赏者如闻飒飒清风,如风翩翩舞姿,还夹带着荒野阵阵蒿草的芬芳,风吹草动,这本来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既无知觉,更无感情可以评说。但一经摄制成《舞》,也就是说作者把自己的感受(意境)溶入(寄藉)所摄制的形象,刘半农所追求的那种极富生命力的意境,也就悄然而出了。

  来源:人民网

林森 发表于 2012-8-24 06:26:37

{:2_40:}{:2_27:}{:2_25:}

无锡蓝光 发表于 2012-8-24 06:52:42

“意境是人人不同的,而且是随时随地不同的,但要表露出来,必须有所寄藉,被寄藉的东西,原是死的,但到作者把意境寄藉上去之后,就变做了活的”{:2_32:}啊,照片其实就是拍者要想说的话,为照而拍的PP,是没有生命力的,为话而拍的PP,就会让人久看不厌,才有生命力!

阳光 发表于 2012-8-24 07:53:10

不错,简洁!:lol:victory:

香香的小猪 发表于 2012-8-24 08:44:49

拜读{:2_30:}{:2_27:}{:2_31:}

kj365 发表于 2012-8-24 08:46:47

{:2_27:}{:2_25:}

森林明月 发表于 2012-8-24 12:54:58

那个时代,确实不简单,深思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半农摄影作品赏析《舞》